认真分享对我成长巨有用的4种心态
大家好,我是黛西。
感觉自己每天都很忙、干了很多事,但好像没有什么意义,心态崩了…… 看到身边的人很优秀,我第一反应不是庆幸,而是焦虑…… 大学毕业出来,感觉自己各方面都比不上别人,总是发现不了自己好的一面,怎么办......
其实,之前我也是这样的人。
一方面暗暗跟身边的人较劲,不甘于自己目前的成就;一方面却又不知怎么做才能变得更厉害,迷茫又无措。
工作的这几年,经历了很多事情, 看了很多书,与各类人打了很多交道。
让我成长了很多,心态有了180度的转变。
回头看看那时候觉得很痛苦的问题,现在想想,也不过如此。
主要问题,还是出现在我们对待事情的心态和思维调整。
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,想跟大家分享在我成长的过程中,对我帮助巨大的4种好心态。
没准用这些新的视角,对待同一个问题,困境会迎刃而解。
01.
像观察陌生人一样
观察你自己
你有过被身边环境,欺骗过的经历吗?
上学时,跟着舍友一起逃课打游戏。你颓废,他比你还颓废;工作后,又和同事一起摸鱼混日子,混一天算一天。
可一旦离开你们共有的这个圈子后,你就被他甩得十万八千里。
你想不明白,为什么明明你们逃着一样的课,摸着一样的鱼,但差距怎么这么大?
其实差距一直都在,只是看似相同的经历会给你一种“我们差不多”的错觉。
比如和你打了四年游戏的舍友,人家父母早就安排好了他以后要走的路; 而你的父母帮不了你太多,拿着好几门挂科的成绩的你,只能穿梭在一个又一个的招聘会。 与你摸鱼混日子的同事本来就是个关系户,这份工作对他而言,根本就没有失业的风险; 可你只是个基层员工,能力不行,态度还不好,现在不裁,将来也会被裁员。
这一现象印证了“达克效应”。
指的越是能力低的人,越容易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,对自己有过高的评价。
达克效应常见的现象还包括,职场中有些人在一个岗位上待得久了,会觉得自己比上级还要优秀,甚至怀疑老板的用人眼光。
但其实每个级别比你高的人,能做那个位置上,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。
为了避免陷入“高估自己”的误区之内,就得定期去观察自己。
这里的观察不是让你把自己放在熟悉的环境里,然后想当然地以为:
“我好歹是个大学生,毕业后多少工作等着我;
或者公司混子这么多,就算裁员,多的是比我更能混得,我怕什么”
这个人大学挂科好几门,还没有一技之长,毕业之后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吗? 靠他那样上班摸鱼混日子,真的能在一家企业待下去吗?
02.
管理好你生活的“弹簧”
《亨利五世》中有句话很有趣,也很容易理解:
“一旦乞丐坐上了坐骑,就一定要把马跑到累死。”
生活中这样的现象也不少,我有个朋友高三过得很压抑。
高考结束后,他就彻底放飞自我了,可乐奶茶不离手,能躺下绝不坐着,抖音网络小说一看就是一晚上。
结果就是他不光透支了自己的健康,还静不下心来学习,思考,因为他的阈值被提高了。
阈值又叫临界值,指的是释放一个行为反应,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。
行为科学中有个“嗑瓜子理论”,说的是你在嗑瓜子的时候,随随便便几个小时就过去了。
但是如果把这几个小时换成学习、思考,你就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,一分一秒都是煎熬。
这是因为,一个瓜子,从嗑出来到吃到嘴里只要几秒钟,也就是你每几秒钟就能得到一次反馈,属于高阈值的行为。
而任何一个学习、思考的过程,即便高度专注,也都不太可能马上得到反馈,属于低阈值的行为,所以你会觉得学习“难”。
你也许会说阈值可以随意切换,我想干嘛就干嘛,但事实并非你想得那么简单。
长期沉浸在高阈值的行为中,会让你开始排斥底阈值的行为。
比如看多了抖机灵的段子,语录,就越来越读不下去深度文章;
习惯了快餐式爱情,就没了认真经营一份感情的耐心。
03.
别掀起你的面纱
为什么公司宁愿开高薪招聘新员工,也不愿给我员工加薪升职? 男朋友已经有了我,怎么还是会被新认识的女孩吸引? 这件事已经触碰到我的底线了,他怎么还会觉得无所谓?
美国一家时尚杂志,曾经针对500名,年龄在25岁到35岁之间的单身男士,做过一项很有意思的调查:什么样的女人最吸引你?
可供选择的答案分别有:
1、亲切可爱的美国邻家女孩
2、热情奔放的法国性感女郎
3、温柔体贴的日本家庭主妇
4、神秘妖娆的阿拉伯酋长之妻
没想到70%以上的单身男士,不约而同选择了第4个,他们给出的理由是:
阿拉伯女人,在外总是裹得严严实实的,除了一双眼睛,其他地方看上去都那么“云遮雾绕”,太有神秘感了。
那么如何优雅地保持神秘感?我们来一个一个分析:
职场上,不要刚进入新公司,就一股脑地把自己的技能全盘托出。
刚开始表现太好,之后难以超越,会让人觉得“你也就这样”。
刚开始保持一个平均水平,之后适当的时候展示自己,超强的Excle或思辨能力,会让人觉得你潜力无穷。
恋爱中,不要因为太爱对方而失去自己的色彩,一定得有自己的爱好和生活。
这一次告诉他你会摄影,下次再让他知道你做饭很好吃,而不是一次性把所有的新鲜感都耗尽。
人际交往中,关系再好也要有底线和原则,不要为了和气,一味地忍让。
你越是表现出他期望的样子,他便会得寸进尺。
相信我,偶尔不按常理出牌,发一次脾气,会让他人对你的印象有很大改观。
04.
说话是为了让人舒服
而不是尴尬
我一向说话都很直,你别介意啊。 不记得我啦,你可真是贵人多忘事! 我要说的就是这些,你要没听懂,可太笨了。
这些话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说完后,会让人非常不舒服。
犯这种错的,除了那些真正坏透的人,大部分人都属于没啥坏心眼,就是说话时不懂包装,也不思考。
在《沟通圣经》中早就透露了这种现象:有效沟通的主要障碍,其实是我们个人对文字意义诠释的差别。
什么字代表什么事物,其实是一个特定群体决定的结果。比如:
你认为一句话说出来,会显得你很坦率,但在对方眼中,这样说话就是不礼貌和粗暴。 你以为一件事完全符合事实,所以毫无顾虑地说了出来,但也许别人觉得你未经验证,说出不符事实的话,非常不负责。 你认为一件事没什么大不了,所以不加修饰地说了出去,但其实每个人的承受能力都不同,这样容易让人觉得你缺乏同理心。
为了避免沟通时的过分自我,导致说出的话让人感到不舒服。
我们可以用三个非常普世的问题,来过滤掉想要说的话。它们分别是:
这句话,说了是不是不太好,也就是该不该?
我要说的话符合事实吗,也就是对不对?
我说的话,会给别人造成伤害吗,也就是会不会?
用这三个问题再过滤开头的问题,就很容易知道:
我一向说话都很直,你别介意啊。 ——这句话太直接了,不该说出口。 不记得我啦,你可真是贵人多忘事! ——这句话是猜测,不一定符合事实, 可以说成:我是***,我们又见面啦。 我要说的就是这些,你要没听懂可太笨了。 ——这句话伤人,可能伤到对方的自尊心, 可以说成:我要说的就是这些,你觉得我表达清楚了吗?
但当我把以上这4种心态,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时,发现生活正朝我期待的方向发展。
我也不再无惧变化,开始有底气接受任何一种可能。
最后将我很喜欢的一段话分享给大家:
“你要去走一条正确的路,而不是看起来正确,实则只是轻松的路。”
同意的人,点个「在看」吧,让好的心态指引我们通关。